
海北州柴達爾煤礦“8.14”冒頂事故發生后,集團公司救援大隊(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青海隊)迅速集結,奔赴災區,迅速投入搶險救援。在歷時30個日夜的救援中,大隊參戰指戰員充分發揮“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斗、特別能忍耐、特別能奉獻”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,圓滿完成救援指揮部下達的所有救援任務,于9月13日安全歸隊。
聞警出動、積極響應,星夜兼程赴災區
14日14時10分,集團公司救援大隊按照國家應急救援中心、青海省應急管理廳、青海煤礦安全監察局、集團公司等通知,要求迅速集結,迅速趕赴災區參與搶險救援。險情就是命令,接到任務后,大隊快速集結,分別在魚卡駐礦安監分局副局長陳向前和大隊兩位副大隊長帶領下,從大通、魚卡兩個地區,攜帶相關救援裝備分三批次逆向出征,緊急奔赴海拔3800米的柴達爾礦區。
快速投入、履行職責,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
隊伍到達事故礦井后,第一時間向現場指揮部報到,并領取救援任務。立即開展災區偵查、協助井下作業人員趕運救援材料、清理淤泥、搜尋遇險人員及現場作業人員安全監護。在隨后的救援工作當中,大隊按照救援方案,以大隊、中隊、小隊指揮員為先鋒梯隊,帶領隊員開展有毒有害氣體濃度、溫度、水位、頂板等安全監護工作,為清淤工作人員筑起了一道安全可靠的防線。同時,負責井下清淤現場消殺、井下運送遇難人員、井口24小時備勤值守等救援任務。在為期30個日夜的救援中,為堅決完成指揮部下達的救援任務,大隊成立臨時黨支部,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做好救援期間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,確保救災期間黨員身邊無事故、無違章、無違紀,把黨的政治優勢、組織優勢、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了此次救災的強大政治優勢,匯聚起搶險救災的強大力量,筑起了一座“紅色堡壘”,所有指戰員充分發揚攻堅克難、敢打硬仗、科學施救的精神,晝夜奮戰,克服井下情況復雜、救援難度大、安全風險高等因素,并向青海省應急管理廳、青海煤礦安全監察局遞交決心書,以勇往直前、永不后退的決心,堅決完成了指揮部交付的所有救援任務,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。
全員凱旋、不辱使命,圓滿完成救援任務
完成救援任務后,在柴達爾煤礦奮戰了30天的指戰員于9月13日下午凱旋。指揮員立即整隊下達命令:盡管很疲憊,但我們要時刻保持戰斗狀態,面對新的救援任務,所有指戰員將個人防護和救援裝備恢復到戰備狀態。礦山救護隊是處理和搶救礦井各類災害的職業性、技術性、軍事化的專業隊伍。這次救援中,全體指戰員肩負職責使命,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,救援中也再次歷練了隊伍,積累了經驗。但作為專業的救援隊伍,救援大隊還需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救援能力,時刻保持高度警惕、嚴格管理、嚴格訓練、常備不懈,切實按照“對黨忠誠、紀律嚴明、赴湯蹈火、竭誠為民”的訓詞精神,服從命令、聽從指揮、枕戈待旦、履職盡責,全力干好工作,用實際行動踐行國家隊責任和擔當,勇當危情險情的逆行者。